新京报记者 隋坤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
一场关于青训的合约纠纷,让“嗨球少年”走上风口浪尖。
今年12岁的张卓毅,是一名签约青训球员,2024年4月27日,其家长与嗨球青训(以下简称嗨球)签订《青少年球员培训协议》,其中约定,嗨球免费培养,张卓毅要在嗨球踢到18岁。自今年初以来,张卓毅家长与嗨球多次协商解约未果。此后,张母在网络上“控诉”嗨球索要“18万元天价违约金”。之后,嗨球提起民事诉讼索赔266万余元。
从18万到266万,这场发生在青训机构与家长之间的争议,引发广泛讨论。
支持俱乐部的一方认为,球员免费接受嗨球培养后,想另投其他俱乐部而擅自毁约,“没有契约精神,损害中国青训利益。”支持球员张卓毅的一方则表示,“签的是合同,也不是卖身契,天价解约金法律也不支持。”
山东省律师协会文化传媒与体育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成焘表示,无论法院最终如何判决,本案都可能成为中国足球青训合约纠纷的一个标志性案例。这场纠纷,实际上触及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一个核心问题:如何平衡青训机构利益与球员发展权益。
“在中国足球现状的背景下,足球争议解决规则需要不断完善,在尽可能平衡青训机构和青训球员利益的基础上,建立临时机制等相关措施,保护孩子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仍可保持训练、比赛不受影响,将成为该案背后的核心焦点。”成焘说。
展开剩余89%━━━━━
“天生就是踢球的”
张卓毅家在西安,小学一年级时因兴趣参加学校足球社团,天赋从此被发掘。
几年时间,张卓毅被各级教练推荐,从学校社团一路升至基层青训机构西安龙启足球俱乐部。俱乐部教练毛加喜对张卓毅天赋的评价浓缩成一句话:这孩子“天生就是踢球的”。
2024年,一家中超豪门俱乐部的青训足校和嗨球同期向张卓毅发来试训邀请。张卓毅的父亲张晶最后代张卓毅选择嗨球。张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免费之外,当时主要是信任孙继海。
作为国足名宿,孙继海的球员生涯几乎是国足球员的天花板。嗨球“培养下一个孙继海”的口号,也深深吸引了张晶。据孙继海公开透露,嗨球训练营的海选淘汰率相当高:与张卓毅同期的两个梯队是在全国进行选拔,入选率只有1%。
张卓毅就是那1%。入选后,张卓毅与父母一起从西安来到嗨球所在的大连。张卓毅父母告诉新京报记者,张卓毅从嗨球接受的确实是免费培养。
▲2024年底,在嗨球训练基地,贝克汉姆和张卓毅的合照。视频截图
在嗨球,张卓毅一直是同年龄段中的主力,嗨球官方社交账号至今仍能搜到关于张卓毅的宣传和采访。他曾在镜头前自信地表示,“要用能力范围内的实际行动向教练证明自己。”
张卓毅在嗨球的高光时刻是在2024年底。彼时,传奇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中国行,有一站正是嗨球的训练基地。
据媒体报道,孙继海曾向贝克汉姆夸赞张卓毅的天赋。张卓毅也代表小球员们,用英语向贝克汉姆大方地做了自我介绍,“My name is ZhangZhuoyi,I play winger(我叫张卓毅,在场上司职边锋)。”
━━━━━
解约
与嗨球解约,是张卓毅与父母共同作出的决定。
张晶告诉记者,解约的导火索是训练问题。张卓毅向新京报记者透露,2025年春节前后,因为训练风格问题,张卓毅忍受不了教练的训斥。某次在场上犯错后,教练跟张卓毅说,“如果不是你某位队友受伤,你一分钟的出场机会都捞不到。”
赛后,张卓毅跟父母表达了“不想继续在嗨球踢球”的想法。母亲周亚男告诉新京报记者,同期,张卓毅也遭遇伤病问题,查出骨裂、胫骨结节炎、髌腱炎等伤病,“怕孩子再这么练就废了。”
此后,家长决定与嗨球解约。
在张晶眼中,教练对张卓毅的训斥过多,有时候掺杂辱骂,让人无法接受,并且认为张卓毅遭遇的上述伤病,是因为嗨球“几乎每天4小时的过量训练”。
来自山东的青训工作者张强(化名)表示,张卓毅与教练的矛盾在国内青训营并不少见。中国青训教练当中,对球员严苛要求是普遍现象,“很难说张卓毅是否被单独针对了,但教练员辱骂青训球员的情况确实存在。”
关于每天4小时的训练量,有青训从业者对新京报记者透露,这个训练量只能说强度很高,但说不好是否超标。“本身训练强度的评价标准就很复杂。同样是训练项目,踢对抗比赛、力量训练、体能训练、拉伸恢复的强度也不尽相同。”
2025年初开始,张卓毅父母开始与嗨球商议解约,并要求嗨球方开具自由身证明。据张晶透露,双方关于解约的谈判进行过4次。谈判期间,嗨球方孙姓高管一直坚持继续履行合同,但因为张晶和周亚男态度坚决,最终对方提出18万元解约金的要求,计算方式是“每天500元的成本”。
张晶告诉新京报记者,他们的心理价位是5万元左右。与嗨球谈解约期间,他曾向两位与嗨球解约的球员家长了解情况,得知解约费都在5万元上下。“如果说我们的孩子作为主力,解约费要高一点我也接受,但18万的价格还是太高了。”
据张晶透露,嗨球方当初签的合同里并没有“每天500元成本”的明细,且合同签完后,也一直没给到家长手里。嗨球CEO奉余莽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,双方的合同上有违约金数额,且“比18万更高”。
周亚男向新京报记者提供一份双方商谈解约时的录音。录音中,嗨球某高管透露“18万解约金已是最低标准”,因为张卓毅一直被当作主力培养,日常训练成本高昂,“光这一年在国内外拉练的交通、住宿费就有几万块钱,他的解约对嗨球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。”
双方曾激烈讨论过球员自由身问题。录音中周亚男表示,孩子的伤病情况已不支持再走职业足球路线,嗨球高管问,那你要自由身干什么?“孩子如果因为伤病问题直接退役,我可以不收你一分钱。”随后周亚男追问:“是否给18万就能开自由身证明”,嗨球高管回复:“是的”。
新京报记者多次致电嗨球管理层采访,对方均表示“无法回答任何相关问题”。
对于网友质疑张家要求拿回自由身证明的动机,张晶对新京报记者解释,“首先,肯定是没有其他俱乐部参与其中;其次,解约和自由身应该是绑定的,如果通过支付合理违约金的方式解约,自由身证明是我们应该拿到的。”
━━━━━
舆论漩涡
2025年5月,双方谈崩。5月25日,周亚男在社交媒体发视频主动曝光解约事件。
视频中,周亚男概述张卓毅与教练组难以磨合,且与嗨球沟通解约未果。她强调,“愿意付合理违约金,但不是天价18万。”还表示,“18万元违约金既不合理又不合法,我们自己的孩子,我们有权利选择其他俱乐部或回归校园足球”。
▲5月25日,张卓毅的母亲周亚男在社交媒体发视频主动曝光解约事件。当事人社交媒体截图
视频发出后,张家人被大量网友攻击、谩骂,张卓毅的训练被迫中止。为让孩子尽快拿回自由身,张家父母向中国足协提起仲裁。
8月20日,嗨球方在大连市金州法院正式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张卓毅继续履行合同,如违约将对张卓毅监护人索赔266万余元。
随着事件发酵,也引发持续热议。支持嗨球方的认为,张家“没有契约精神,损害中国青训利益。”“嗨球这次如果退让,那以后中国青训机构都没得玩了。”“立立规矩也是好事。”
体育圈选择为孙继海发声的也不少。前国脚徐亮表示,“嗨球免费培养你这么长时间,你说孩子以后不踢职业了,拿到自由身证明,转头去了别的俱乐部,这让嗨球去哪说理?”
也有圈内人士为张卓毅发声。前国脚李玮锋表示,过高的违约金不合理不合法,“你想从孩子身上要什么?青训目的并非赚钱。”
西安龙启足球俱乐部教练毛加喜说,“张卓毅是我从业12年以来,在当地见过同位置上最具潜力的孩子,未来本不可限量。但舆论发酵至今,职业俱乐部极有可能退避三舍,张卓毅的职业之路大概率已经了断。”
━━━━━
机构与球员的利益平衡
据职业俱乐部大连一方前负责人石雪清透露,目前国内青训机构的主要盈利方式,就是将青训球员输送至职业队时的转会费。
石雪清说,足球青训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巨大的项目,教练团队工资、运动装备、食宿训练、比赛保障都是巨额支出。以嗨球为例,公开资料显示,嗨球一年的总支出预算超2300万元,按每年培养100名球员计算,人均年度成本超过23万元。根据“嗨球少年”在众筹平台的募集资金纪录,其共计筹集到800万元左右。正如孙继海所言,“靠公益众筹干青训是杯水车薪。优秀球员是俱乐部的宝贵资产。”
对于国内不多见的“全免费”培养模式而言,嗨球需要更多营收保持运营,球员转会方面的收入显得尤为重要。“这可能是嗨球一直坚持优先履行张卓毅合同的根本原因。”张强说。
成焘认为,如果法院支持嗨球方266万元违约金的诉求,从球员和家长角度来说,用一纸长约和天价违约金锁定孩子未来多年的注册权,“就像卖身契。”青训球员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,万一几年当中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自主选择球队,都可能面临天价违约金的索赔。但从青训机构的角度来看,如果判决嗨球方败诉,又会让众多青训机构认为“家长和球员方违约成本太低”,付出保证不了回报,严重打击本就形势严峻的中国青训。
多位足球业内人士认为,案件背后的“解铃人”其实还是中国足协。
西班牙足球经纪人冈萨雷斯(Fran González)告诉新京报记者,欧洲主流足球强国对于未满16岁的青训球员,规定合同只能1至3年一签,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青训球员自由身权利。
而记者了解到,目前中国足协并未出台关于青训球员与青训机构签约年限的规定。
▲嗨球方的民事诉讼状。嗨球方要求张卓毅继续履行合同,如违约将对张卓毅监护人索赔266万余元。受访者供图
张强表示,根据国际足联规定,青训球员成年后如果签约职业俱乐部,每次转会,培养过他的青训机构都会按比例收到一笔“青训补偿”。但在国内,由于职业俱乐部经营情况普遍不佳,这笔青训补偿难以落实到位。
由于这种现状,国内青训机构只能以“签约球员到18岁,然后直接卖给职业俱乐部收一笔转会费”的方式盈利。
“但这种现象有个显而易见的弊端,就是青训机构权力过大,直接掌握了青训球员职业生涯的‘生杀大权’。”石雪清说,现行规定下,一旦球员与青训机构发生矛盾,青训机构完全有能力在合规情况下彻底扼杀孩子的足球之路。
石雪清认为,张卓毅事件的出现,说明青训球员注册制已经到必须改革的地步。“这背后既需要主管青训的足协出台青训签约年限的规定,又需要主管职业联赛的中足联严格监管各俱乐部的青训补偿发放,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对中国青训倾斜更多资源。”石雪清说,“按照现行规定,嗨球的行为并无违规。但张卓毅的悲剧在中国青训不能再发生了。”
━━━━━
两败俱伤?
8月26日本是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对此案出仲裁结果的日子,但因为嗨球向法院提起诉讼,中国足协中止裁决程序。
成焘认为,诉讼程序的启动和足协裁决程序的中止,代表张卓毅的自由身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得到解决,其训练和比赛势必会受到影响。“这个情况嗨球方肯定是能预料的,也肯定会给张卓毅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。”
新京报记者了解到,自解约事件发酵以来,尚无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对接张卓毅父母,只有一个校园足球俱乐部询问情况,但最终还是选择放弃。
今年暑期后半段,张卓毅终于回到龙启足球俱乐部重启训练。近期,张卓毅入学某初中,并加入学校初中部足球队。
如今,他的训练强度和专业性下滑严重,并且不能参加中国足协旗下的诸多精英联赛。
当记者问起“如今还喜不喜欢足球”时,张卓毅回答:“还行吧。”犹豫片刻后又说,还喜欢,但“没以前那么喜欢了”。
多位足球界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能理解嗨球方维护契约精神和既定规则的出发点,但保证孩子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也同样重要。
石雪清说,“如今双方都骑虎难下,最后恐怕两败俱伤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青训机构的悲剧,也是中国足球的悲剧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